泰戈尔,亚洲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印度文豪;鲁迅,中国著名的文学家、思想家,蜚声世界文坛。两位象征东方文学最高峰的世界文豪“聚首”绍兴,开展了一场又一场“跨时空对话”。6月15日下午,作为本次跨时空“大师对话”系列特色活动之一的“大师对话——鲁迅与泰戈尔”主题讲座在浙江越秀稽山校区图书馆报告厅隆重举行,两位文豪的后裔和研究专家就后辈眼中的文豪形象、鲁迅与泰戈尔的当代遗产等话题开展交流。
泰戈尔曾侄孙、新加坡国立大学哲学系教授萨拉宁德拉纳特?泰戈尔,印度德里大学教授、泰戈尔研究专家英德拉纳特?乔杜里相聚浙江越秀。萨拉宁德拉纳特?泰戈尔教授还受聘为越秀英语学院客座教授。
鲁迅文化基金会副理事长、绍兴分会会长李露儿,浙江越秀执行校长、党委常务副书记詹文都,副校长朱文斌,以及鲁迅文化基金会和校相关处室、英语学院负责人、英语专业师生代表近300人参加讲座。
詹文都在欢迎致辞中说:“‘大师对话’活动是一座桥梁,架起不同民族、不同国家、不同时代;是一扇门,开启世界文化交流之路;是一个品牌,找到了不同国家之间大师们的文化共鸣和民众根基。”他希望通过“大师对话”这个平台,发挥我校外语学科优势,促进绍兴对外交流,为提升绍兴在国际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,推动绍兴文化创新发展出一份绵薄之力。
萨拉宁德拉纳特?泰戈尔在演讲中阐述说:“每个人都在用自己的力量影响着世界,围绕着和谐的调整措施,真相触手可及,我们必须认识到,心灵的伟大来自包容并蓄,唯有此途径方能实现和谐团结”。同时他认为,世界大同主义来源于理智和友好,泰戈尔的诗歌正是从这两点出发来包容万物。
英德拉纳特?乔杜里对泰戈尔的思想有深入的研究。讲座中,他结合泰戈尔、鲁迅和日本作家冈仓觉三等多个亚洲文化学者的思想,对亚洲的一些文化思想作了基本阐述。同时他还对鲁迅在另一个亚洲与新亚洲“冲突”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泰戈尔、梁启超与冈仓觉三之间的友谊政治学作了详细的表述。
浙江越秀与泰戈尔渊源颇深,泰戈尔在中国的唯一学生魏风江先生曾任校首任校长。当年魏风江承教泰翁门下,泰戈尔亲切地称他为“江”,更期望他能够成为一个沟通中印文化的使者。应浙江越秀外国语学院创始人邵鸿书之邀,魏风江出任越秀首任校长之时,他给学生上的第一堂课便是以泰戈尔的诗开讲。
正是拥有如此无法割舍的文化脉络,越秀校园里随处可见“泰戈尔”的踪影,在课堂中、在学生活动中,泰戈尔的诗歌和思想影响着一代代越秀学子。英语学院教师会在课堂上用英语深情地朗诵泰戈尔的诗歌,学生们则会在课后彩排泰戈尔的诗歌朗诵会,有《吉檀迦利》和《鲁迅与泰戈尔》等等。
当天除了主题讲座,英语学院学生还现场表演了印度舞蹈和极具绍兴文化特色的越剧《十八相送》,演绎了《吉檀迦利》和《鲁迅与泰戈尔》诗歌朗诵,共同表达对鲁迅和泰戈尔的无限崇敬之情。